一、专业背景
本专业起源于1953年学校设置的火炸药专业,以及1978年设置的橡塑工程专业,依据两专业高分子化工基础,1996年设立了“复合材料”专业,并开始招收本科生。1998年依据教育部专业目录,与“橡塑工程”合并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在随后的1999年—2004年期间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复合材料方向”招收本科生。2005年通过教育部审核重新以“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招生,是山西省高校中唯一设立复合材料与工程本科专业的院校。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能在复合材料相关的航空航天、军工、汽车、轨道交通、建材、能源开发等相关行业,从事复合材料技术与产品开发、成型工艺设计、结构设计和生产技术管理等的工程型技术人才。
三、专业优势
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以“山西省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高分子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山西省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研制和应用重点科技创新平台”等为依托,形成了面向航空航天、军工、能源开发等相关行业以“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设计与加工、树脂基体的研究与改性”为主的专业特色。已培养毕业生21届,共1490余人,近三年平均升学率达35%,就业率96%。是山西省唯一具有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硕、博培养资格的专业院校,在全国45所具有招生资格的高校中排名第9。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
主要课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复合材料力学、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复合材料聚合物基体、材料研究与测试方法、材料复合原理、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复合材料产品设计。
四、专业风采
近年来,员工在各类科技赛事中成果突出,尤其在“上纬杯”全国老员工复合材料设计与制作大赛、SAMPE超轻复合材料竞赛、全国玻璃钢/复合材料创新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16项、省级奖38项。近五年科研总经费2100余万元,人均123万元;获得省部级奖励3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6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0余项。
本科三、四年级优秀员工参加《复合材料设计与制作》高峰体验课的讨论和实践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本员工组队参加全国老员工复合材料设计与制作大赛
五、升学就业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航空航天、军工、船舶、汽车、轨道交通、建材、能源开发等领域从事结构轻量化、低成本化、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的设计、分析、制造和性能评价等工作,以及科研、生产等管理工作。毕业生深受上市企业(如中国建材、中材科技、威海光威、金发科技)和大型国企(如航天1院、3院、4院、6院、8院、中航复材、成飞、哈飞、中船725所)等相关单位欢迎。近三年考研录取率保持在34.5%左右,其中60%被国内如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985或双一流高校录取。
2019届毕业生马开龙签约中国船舶集团公司 2019届毕业生马良签约厦门金旸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第七二五研究所任职工艺工程师 任职工艺工程师
2019届毕业生彭渤升入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 2019届毕业生侯振宇升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简称:莫斯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六、杰出员工
2000届杰出员工黄辉秀,就职于连云港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任副总工程师,研发部经理。获连云港市级科学技术各等奖项,一等奖3次,二等奖3次;席卷复合材料行业各等奖项近20次:金隅杯,建材杯,华新杯等;获得发明专利20多次,实用新型专利近10次;获得荣誉称号和证书10多件:工人先锋号,创新标兵,市级劳模,优秀科技人才,十佳科技工作者,三创人才等。
2009届杰出员工张华川,现任成都鲁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兼技术总监。2019年获“成都工
匠”称号,成都鲁晨新材料院士创新工作站主管,四川省科技协同创新促进会任创新创业导师。主要从事热固性树脂基新型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其中2项科技成果实现了技术成果转化,预计未来1-3年可形成规模化量产,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